上海排水能力:一场考验,一场追赶

元描述: 上海遭遇台风“普拉桑”带来的强降雨,部分区域出现积水。本文探讨上海排水能力现状,分析其不足,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,重点介绍上海排水系统建设的挑战与机遇,以及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。

引言:

“落雨天发大水”,这是不少老上海人耳熟能详的记忆。然而,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排水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,这样的场景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式。然而,今年第14号台风“普拉桑”却给这个印象重重地敲了一记警钟。这场来势汹汹的台风,不仅带来了狂风暴雨,更暴露了上海城市排水能力的短板。面对短时间内的大量降水,部分区域出现积水,引发了民众对于上海排水能力的担忧和质疑。

上海排水能力:现状与挑战

上海排水能力:现状与挑战

近年来,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排水能力建设,并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截至2022年底,全市18%的区域排水能力达到“三到五年一遇”,大部分地区的排水能力已达到“一年一遇”。根据《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规划(2020—2035年)》,至2035年,上海规划形成布局合理、安全可靠、环境良好、管理有效、智慧韧性的现代化排水体系,“三到五年一遇”将是全市普遍水准。

然而,上海排水能力的提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近年来,极端天气事件频发,给排水系统带来巨大考验。台风“普拉桑”带来的持续强降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。这场暴雨考验了上海排水系统的“上限”。

“普拉桑”带来的考验

台风“普拉桑”期间,上海多个区域出现短时强降雨,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超过“十年一遇”的降雨量。面对如此强烈的降雨冲击,就算拥有“十年一遇”排水能力的区域,也难免出现积水现象。

例如,位于徐汇区的11号线上海游泳馆站,在短时间内遭遇了超过100毫米的降水量,即使拥有“一年一遇”乃至“三到五年一遇”的排水设计标准,也无法避免长时间的积水现象。

对标国际先进,上海排水能力仍需追赶

与全球其他一流城市相比,上海的排水能力还有提升空间。例如,东京和新加坡市,这两个城市无论是遭受暴雨侵袭的次数,还是年均降水量都高于上海。

日本的城市排水能力普遍达到“三到十年一遇”,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提高到“十到十五年一遇”。新加坡机场、隧道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地区的排水能力更是领先全球,建设标准达到“五十年一遇”。

上海排水能力提升的重点方向

硬件设施的改进:

  • 完善排水管网建设,提高管网的排放效率和容量。
  • 建立更多调蓄池和地下河,将雨水收集储存,减轻排水管网的压力。
  • 推进“1+1+6+X”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工程,提升城市的雨水调蓄能力。

软件管理的优化:

  •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智慧化管理,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实时监测雨情,预测排水系统负荷,提前采取应对措施。
  • 完善应急预案,加强排水系统应急响应能力,确保在极端天气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积水问题。
  • 加强公众对城市排水系统的了解和认知,引导市民积极配合排水工作。

未来展望:

上海排水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。未来,上海将面临更多极端天气事件的考验,排水能力的提升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1. 上海的排水能力到底如何?

上海的排水能力近年来不断提升,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排水能力已达到“一年一遇”,全市18%的区域排水能力达到“三到五年一遇”。

2. 为什么上海还会出现积水现象?

近年来,极端天气事件频发,短时间内的大量降水对排水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。即使拥有“十年一遇”排水能力的区域,也难免出现积水现象。

3. 上海排水能力如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?

与东京和新加坡等全球一流城市相比,上海的排水能力还有提升空间。这些城市的排水能力普遍达到“三到十年一遇”,甚至达到“五十年一遇”。

4. 上海如何提升排水能力?

上海将通过完善排水管网建设、建立更多调蓄池和地下河、推进“1+1+6+X”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工程等措施提升排水能力。

5. 未来上海的排水系统会如何发展?

未来,上海将继续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智慧化管理,完善应急预案,提升排水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,确保在极端天气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积水问题。

6. 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?

面对极端天气,需要政府、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。政府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,企业需要积极参与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,市民则需要提高环保意识,配合排水工作。

结论:

上海排水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需要政府、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。面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,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城市排水能力,打造更加安全、高效、智慧的城市排水系统,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。